疾病百科

您的位置: 廣漢市人民醫(yī)院 疾病百科詳細

帶狀皰疹(纏腰火丹,纏腰龍,蛇盤瘡,蛇串瘡)

  • 掛號科室:
  • 發(fā)病部位:口,皮膚
  • 傳染性:有傳染性
  • 傳播途徑:接觸傳播
  • 多發(fā)人群:成年人
  • 典型癥狀:帶狀皰疹樣外觀 皮膚閃電疼痛 神經痛 泡樣水腫 淋巴結腫大
  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HZ)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其特征為簇集性水皰沿身體一側周圍神經,呈帶狀分布,伴有顯著的神經痛及局部淋巴結腫大,愈后極少復發(fā)。帶狀皰疹患者一般可獲得對該病毒的終生免疫。
典型癥狀:帶狀皰疹樣外觀 皮膚閃電疼痛 神經痛 泡樣水腫 淋巴結腫大

帶狀皰疹癥狀

根據單側沿外周神經分布的成簇水皰性損害伴有神經痛,診斷不難。本病應與單純皰疹區(qū)別,后者常分布于皮膚粘膜交界處,與外周圍神經的分布無關,易復發(fā),痛不明顯。在帶狀皰疹前驅期及無疹性帶狀皰疹,有時易誤診為肋間神經痛、胸膜炎或急腹癥等,應予注意。

本病的病原屬脫氧核糖核酸皰疹病毒,與水痘病毒一致,又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

皮膚的病變主要在表皮,水皰位于表皮的深層,在皰內及邊緣處可見明顯腫脹的氣球狀表皮細胞。在變性的細胞核中可見嗜酸性核內包含體。與皮疹相應的神經節(jié)內也有病變,表現(xiàn)為脊髓后柱節(jié)段性脊髓灰白質炎,神經節(jié)和神經后根有劇烈炎癥反應。真皮內的感覺神經纖維在皮疹出現(xiàn)后不久也出現(xiàn)明顯變性。

常先有輕度的前驅癥狀,如發(fā)熱、乏力、全身不適、食欲不振、局部淋巴結腫痛以及患處皮膚灼熱、感覺過敏或神經痛等。

典型的皮損為在炎癥基礎上出現(xiàn)成簇而不融合的粟粒至黃豆大丘疹,丘疹繼而變?yōu)樗?,皰液澄清,皰壁緊張,圍以紅暈。皮損沿外周神經分布,排列成帶狀,很有特征性,有診斷價值。各簇水皰群間皮膚正常。若無繼發(fā)感染。數(shù)日后水皰干涸結痂,愈后留有暫時性色素沉著,一般不留疤痕。由于機體免疫狀態(tài)的不同,表現(xiàn)常不典型,而有不同名稱。對有神經痛而無皮疹者稱無疹性帶狀皰疹;僅有紅斑、丘疹而不發(fā)展為水皰的稱無疹性帶狀皰疹;僅有紅斑、丘疹而不發(fā)展為水皰的稱頓挫性;發(fā)生大皰的為大皰性;出血的為出血性;壞死明顯的為壞疽性;皮損因病毒血源播散的稱泛發(fā)性;累及內臟如肺、肝或腦部時稱帶狀皰疹肺炎、肝炎或腦炎。極少數(shù)可累及兩個以上神經節(jié)產生雙側性或同側有數(shù)支不同神經分布的損害。

神經痛為本病的特征之一,具診斷價值,常出現(xiàn)在發(fā)疹前或出疹時,并可逐漸加居。兒童患者痛較輕或不痛,老年患者則常明顯,呈陣發(fā)性加劇,難以忍受,且在皮損消退后可持續(xù)數(shù)月或更久。

帶狀皰疹病毒最易侵犯肋間神經。脊神經中除胸部神經單獨形成肋間神經支配胸、腹部皮膚外,其他的脊神經多與相鄰的幾個脊神經互相聯(lián)合后形成頸、臂腰、骶髂神經叢,再從各神經叢分出許多周圍神經,分別分布到頸、上、下肢和會陰部皮膚。因此,胸部神經發(fā)病后常能由肋間神經明確地反映出病變的節(jié)段。而頸部、腰骶部神經發(fā)病后,僅能從皮損了解到脊神經病變的區(qū)域。

顱神經有其特定的分布區(qū)域,較常受累的為三叉神經和面、聽神經。三叉神經中以眼支最常累及,多見于老年人,常伴劇痛,皮損分布于一側額面部,如鼻尖部出現(xiàn)皮疹則易合并眼炎,嚴重的可導致失明。因此,眼支病變時應特別注意檢查角膜,以便及早采取相應措施。在上頜支受累時,于懸雍垂和扁桃體出現(xiàn)水皰,下頜支受累時,則在舌前、頰粘膜等處出現(xiàn)水皰。面、聽神經受病毒侵犯后,外耳道或鼓膜出現(xiàn)水皰并可有耳鳴、耳聾、眩暈、惡心、嘔吐、眼球震顫以及患側面癱、舌前2/3處味覺消失等癥狀,又稱為耳帶狀皰疹,由此組成的面癱、耳痛和外耳道皰疹三聯(lián)癥又稱Ramsey-Hunt綜合征。

顱神經或頸神經節(jié)被病毒侵犯后如向上蔓延,可產生帶狀皰疹性腦膜腦炎,引起頭痛、嘔吐、驚厥等癥狀,應予警惕。

此外,病毒由脊髓后根神經節(jié)侵及植物神經的內臟神經纖維后,可產生相應系統(tǒng)的癥狀,如胃腸炎、膀胱炎、腹膜炎、胸膜炎等表現(xiàn)。

本病病程一般約2~3周。泛發(fā)或復發(fā)者常提示有免疫功能缺陷,應注意潛在免疫缺陷性疾病或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在典型皮疹出現(xiàn)前,局部常有輕度瘙癢、刺痛、灼熱感,皮膚感覺異常或顯著的神經痛,個別有發(fā)熱、全身不適等全身癥狀。一般在前驅癥狀出現(xiàn)2~5天后局部先出現(xiàn)大小不一的紅斑,在紅斑上出現(xiàn)簇集性粟粒大小的丘疹、水皰、丘皰疹。皰壁緊張,內容清亮透明,皰周繞以紅暈,皰間不相融合,水皰可破潰糜爛,數(shù)日后干燥結痂,痂皮脫落留有色沉斑,若不感染一般不留瘢痕。數(shù)群集簇水皰沿單側周圍神經支配的皮膚呈帶狀分布,損害輕的有2~3群,重者可達10余群,各群相鄰近的可融合成大片。皮疹一般不超過正中線,極少超過對側者為橫過對側神經的小分支受侵所致。多數(shù)患者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疼痛。

本病多侵犯肋間神經、頸叢神經、三叉神經、腰骶神經等。三叉神經受累以第一支眼神經最為多見,約占半數(shù)以上,常合并眼部癥狀,上頜支受累可致咽部、腭垂、扁桃體發(fā)疹;下頜支受累則舌前部、頰黏膜及口底部發(fā)疹。還可累及第Ⅲ、Ⅳ腦神經,引起腦干等中樞神經受累,表現(xiàn)為頭痛、嘔吐、驚厥等癥狀。若累及前角運動神經元,可致肌無力或相應部位的皮膚感覺麻痹,可持續(xù)數(shù)周至數(shù)月,但病愈后可恢復。若累及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內臟神經纖維,可引起胃腸道及泌尿道癥狀,表現(xiàn)腹痛、尿頻或排尿困難。

顯著神經痛是本病的特征癥狀,一般常在皮疹出現(xiàn)以前或與皮疹同時出現(xiàn),年齡愈大疼痛愈劇烈。大多數(shù)老年患者由于神經節(jié)炎癥后引起的纖維化常遺留頑固的神經痛,可持續(xù)數(shù)月至數(shù)年,嚴重者可遺留長時間的神經麻痹。

本病病程,兒童及年輕人約2~3周,老年人約3~4周,愈后極少復發(fā)。嚴重病例,特別皮疹泛發(fā)者往往提示免疫功能缺陷及潛在的惡性腫瘤,應及早檢查發(fā)現(xiàn)。

由于機體免疫功能和受侵神經的不同,本病在臨床上有以下特殊型表現(xiàn)。

1、不全型帶狀皰疹(頓挫型)

 局部不出現(xiàn)皮疹或只出現(xiàn)紅斑或丘疹,無典型水皰,很快自行消退。

2.大皰型帶狀皰疹 

可出現(xiàn)直徑大于0.5cm的大皰,如櫻桃大小。

3.出血型帶狀皰疹

 水皰內容為血性或形成血痂。

4.壞疽型帶狀皰疹

 皮疹中心可壞死,結黑褐色痂皮,不易剝離,愈合可遺留瘢痕,多見老年人及營養(yǎng)不良的患者。

5.泛發(fā)型(播散型)帶狀皰疹 

病情嚴重,有死亡報告。本型少見。局部發(fā)疹至播散全身時間約1~10天,水皰簇集,有融合傾向,可累及肺、腦等器官,常伴高熱、頭痛等中樞神經受累癥狀,多見衰弱的老年人及惡性淋巴瘤患者。

6.眼部帶狀皰疹(三叉神經眼支) 

多見于老年人,疼痛劇烈,可累及眼角膜、結膜、虹膜睫狀體、鞏膜等發(fā)炎,如帶狀皰疹性角膜炎 帶狀皰疹病毒性鞏膜炎 帶狀皰疹性葡萄膜炎甚至全眼球炎,以致失明。上行感染可引起腦膜炎,而致死亡。

7.耳帶狀皰疹(Ramsay hunt綜合征) 

即面癱、耳聾、外耳道皰疹三聯(lián)征。VZV侵犯膝狀神經節(jié)后根,引起面神經、聽神經受累所致。表現(xiàn)為單側面癱、外耳道皰疹、鼓膜皰疹伴患側耳痛、耳鳴、耳聾、乳突壓痛,舌前1/3味覺障礙,常伴有眩暈、惡心、嘔吐、眼球震顫等癥狀。

8.內臟帶狀皰疹 

少見。VZV侵犯脊神經后根神經節(jié)引起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內臟神經纖維支配區(qū)發(fā)疹,出現(xiàn)胃腸道及泌尿道癥狀,可發(fā)生節(jié)段性胃腸炎、膀胱炎;若侵犯胸腹膜,引起胸、腹膜炎癥或積液。

1】典型病例根據單側性發(fā)疹,

多數(shù)水皰簇集成群、沿周圍神經分布、而排列成帶狀及伴有神經痛等特點,診斷多不困難,但對無水皰、無神經痛及其他特殊類型,應按具體情況作綜合分析才能明確診斷。

在皰疹未出現(xiàn)前表現(xiàn)為頓挫性帶狀皰疹時,神經痛常易與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相混淆,如心肌梗死、膽囊炎、闌尾炎、腎絞痛、椎間盤突出、青光眼等。有時局部淋巴結腫大和皮膚感覺異常等早期表現(xiàn),可為診斷提供線索。一旦皮疹出現(xiàn),則診斷顯而易見。

2】中醫(yī)病機及證治

帶狀皰疹相當于中醫(yī)的“纏腰火丹”、“蛇串瘡”、“蜘蛛瘡”。如《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白話解》纏腰水丹記載:“此癥俗名蛇串瘡,有干濕不同,紅黃之異,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紅赤,形如云片,上起風粟,作癢發(fā)熱;濕者色黃白,水皰大小不等,作爛流水,較干者多痛”。又如《外科啟玄》蜘蛛瘡記載:“此瘡生于皮膚間與水窠相似,淡紅且痛,5、7個成堆,亦能散開”。亦有人稱之為“纏腰龍”者。

中醫(yī)病機:本病多因素志不遂,肝郁氣滯,郁久化熱,或因飲食不節(jié),脾失健運,濕熱搏結,兼感毒邪而發(fā)病。

辨證分型:

肝膽實熱型:局部皮損鮮紅,水腫,皰壁緊張,灼熱刺痛。自覺口苦咽干,口渴,煩躁易怒,食欲不佳,大便干或不爽,小便短赤,舌質紅,苔薄黃或黃厚,脈弦滑微數(shù)。

脾濕肺熱型:局部皮損顏色較淡,水皰多,皰壁松弛,疼痛略輕,口不渴或渴不欲飲,不思飲食,食后腹脹,大便粘而不爽,小便色黃,女性白帶增多,舌質淡紅體胖,苔白厚或白膩,脈沉緩或滑。

氣滯血瘀型:皮疹消退后局部仍疼痛不止,舌質暗,苔白,脈弦細。

帶狀皰疹病因

 (一)發(fā)病原因

本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病毒通過呼吸道粘膜進入人體,經過血行傳播,在皮膚上出現(xiàn)水痘,但大多數(shù)人感染后不出現(xiàn)水痘,是為隱性感染,成為帶病毒者。此種病毒為嗜神經性,在侵入皮膚感覺神經末梢后可沿著神經移動到脊髓后根的神經節(jié)中,并潛伏在該處,當宿主的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時,如患感冒、發(fā)熱、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以及惡性腫瘤時,病毒又被激發(fā),致使神經節(jié)發(fā)炎、壞死,同時再次激活的病毒可以沿著周圍神經纖維再移動到皮膚發(fā)生皰疹。在少數(shù)情況下,皰疹病毒可散布到脊髓前角細胞及內臟神經纖維,引起運動性神經麻痹,如眼、面神經麻痹以及胃腸道和泌尿道的癥狀。

VZV屬皰疹病毒,為嗜神經病毒。完整的VZV呈球形,直徑約150~200nm,核酸為雙鏈DNA,由正20面體的核衣殼組成,外層由疏松的脂蛋白形成包膜,散布有病毒編碼的糖蛋白,病毒顆粒僅外殼具有傳染性。水痘和帶狀皰疹在臨床上是兩個不同的疾病但是由同病毒引起。VZV原發(fā)感染后大約有70%的兒童在臨床上表現(xiàn)為水痘,約30%的人為隱性感染,二者均為帶病毒者。

(二)發(fā)病機制

VZV從皮膚黏膜進入神經纖維,侵入敏感的神經節(jié),形成潛伏感染,對機體不造成傷害,但一旦VZV獲得再活化的條件則又感染致病,對于VZV再活化的機制目前尚不清楚。但許多因素與帶狀皰疹的發(fā)生有關,如過度疲勞、精神創(chuàng)傷、霍奇金病及其他惡性腫瘤、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和皮質類固醇激素、放療、大手術、重金屬中毒等誘因的刺激可使機體抵抗力下降到最低水平,VZV不能被控制,即在神經節(jié)內增殖擴散,導致神經壞死和炎癥加重,臨床上出現(xiàn)嚴重神經痛,VZV逆向傳至敏感的神經,引起嚴重的神經炎,并向皮膚敏感的神經末梢擴延,在該處形成簇狀皰疹。皮疹出現(xiàn)的第一天皮膚神經纖維發(fā)生退行性變,表明敏感的神經節(jié)內的感染侵犯到皮膚,神經節(jié)的感染可以擴展至鄰近部位,沿神經后根擴散至腦膜,導致軟腦膜炎和節(jié)段性脊髓炎及前角運動神經感染,引起運動神經麻痹等伴發(fā)癥。隨著年齡的增長,細胞免疫對VZV的應答反應也隨之減弱,老年人對VZV的細胞介導免疫反應表現(xiàn)為選擇性并漸降低,因此老年人帶狀皰疹的發(fā)病率、嚴重程度及并發(fā)癥都較高。本病愈后可以獲得終生免疫,罕見復發(fā)。

帶狀皰疹預防

①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老年人應堅持適當?shù)膽敉饣顒踊騾⒓芋w育運動,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歷御疾病的能力。

②預防感染。

感染是誘發(fā)本病的原因之一。老年患者應預防各種疾病的感染,尤其是在看秋季節(jié),寒暖交替,要適時增減衣服,避免受寒引起上呼吸眉感染。此外,口腔、鼻腔的炎癥應積極給予治療。

③防止外傷。

外傷易降低機體的抗病能力,容易導致本病的發(fā)生。因此老年患者應注意避免發(fā)生外傷。

④避免接觸毒性物質。

盡呈避免接觸化學品及毒性藥物,以防傷害皮膚,影響身體健康,降低機體抵抗力。

⑤增進營養(yǎng)。

老年人應注意飲食的營養(yǎng),多食豆制品,魚、蛋、瘦肉等富自蛋白質的寶物及新鮮的瓜果蔬菜,使體格健壯,預防發(fā)生與本病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疾病。

帶狀皰疹檢查

詳細詢問病史 進行局部體格檢查,一般不難診斷。

與水痘患者的血象一樣,帶狀皰疹患者粒細胞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分類比例正常。

組織病理主要變化見于神經及皮膚。與單純皰疹一樣以細胞變性為主。本病的神經損害系在一個或數(shù)個鄰接的背根神經或腦神經節(jié)中由嚴重的炎癥性浸潤開始,擴展至相應的感覺性的脊神經或腦神經,炎癥導致受犯神經節(jié)內神經細胞的破壞。本病中受累神經節(jié)用光學顯微鏡及電子顯微鏡檢查或用猴腎細胞培養(yǎng)以證明含有核內嗜伊紅包涵體。變性的改變可從受累的神經節(jié)沿感覺神經擴展到皮膚。水痘位于表皮深部,呈多房性,內含透明漿液,陳舊者有紅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在水痘內及其邊緣處可查見膨大的氣球狀細胞,由于棘細胞發(fā)生變性而成。水皰周圍水腫明顯,真皮乳頭腫脹,毛細血管擴張。在血管、毛囊及神經周圍有多形核白細胞、淋巴細胞或漿細胞浸潤。在水皰內上皮細胞或變性的細胞核中可發(fā)現(xiàn)嗜伊紅性核內包涵體(Lipchuetz小體),尤以氣球狀細胞核內多見。

在系統(tǒng)性水痘或帶狀皰疹中,在不同的器官可發(fā)現(xiàn)含核內嗜伊紅包涵體的灶性壞死區(qū)域,尤其在肝臟、腎臟、肺和腎上腺。在血管內皮中所見的核內嗜伊紅包涵體可作為血行播散的證據。水痘與本病不同,在背根神經節(jié)中無核內嗜伊紅包涵體。在帶狀皰疹性肺炎的致死病例中,尸體解剖在支氣管的上皮細胞和肺泡細胞內顯示有核內嗜伊紅的包涵體。

用乙酰膽堿酯酶的方法染色證明,在被帶狀皰疹感染的皮膚階段中真皮神經網似乎明顯減少,這種減少可被考慮為是由于病毒的存在,因為在水皰下的真皮中,小神經的神經膜細胞內已證實有嗜伊紅的包涵體;另外用電子顯微鏡檢查在無髓鞘的真皮神經的軸索中已發(fā)現(xiàn)病毒成熟粒子,以及無髓神經纖維的嚴重破壞。

帶狀皰疹鑒別

在帶狀皰疹前驅期及無疹性帶狀皰疹,有時易誤診為肋間神經痛、胸膜炎或急腹癥等,應予注意。

本病有時需與單純皰疹鑒別,后者好發(fā)于皮膚與黏膜交接處,分布無一定規(guī)律,水皰較小易破,疼痛不著,多見于發(fā)熱(尤其高熱)病的過程中,常易復發(fā)。

偶爾也有與接觸性皮炎混淆的,但后者有接觸史,皮疹與神經分布無關,自覺燒灼、劇癢,無神經痛。

在帶狀皰疹的前驅期及無疹型帶狀皰疹中,神經痛顯著者易誤診為肋間神經痛、胸膜炎及急性闌尾炎等急腹癥,需加注意。單純皰疹通常有在同一部位,有多次復發(fā)的病史,而無明顯免疫缺陷的帶狀皰疹病人不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從水皰液中分離病毒或檢測VZV、HSV抗原或DNA是鑒別診斷唯一可靠的方法。

一、帶狀皰疹的食療方

(資料僅供參考,具體請詢問醫(yī)生)

【1、當歸佛手柑】

配方: 佛手柑鮮果30克,當歸6克,米酒30克。

制法: 以上三物一同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

功效: 舒肝理氣,養(yǎng)血活血。

用法: 每日1劑,可連用數(shù)日。

【2、茉莉花糖水】

配方: 茉莉花5克,紅糖適量。

制法: 茉莉花與紅糖放鍋內,加清水適量,煮至水沸,去渣。

功效: 理氣活血,解郁止痛。

用法: 代茶頻飲。

【3、當歸陳皮蛋】

配方: 柴胡15克,當歸9克,陳皮9克,雞蛋1個。

制法: 以上四味加水適量,一同煮至蛋熟。

功效: 行氣活血,健脾和胃。

用法: 吃蛋飲湯,每日1劑,連用7日。

【4、 竹茹桑葉茶】

配方: 竹茹5克,桑葉6克,炒谷芽9克。

制法: 以上三者加水適量,共煎取汁。

功效: 清熱除煩,健胃消食。

用法: 代茶頻飲,每日1劑。

【5、馬齒莧薏米粥】

配方: 薏米30克,馬齒莧30克。

制法: 先將薏米和馬齒莧加水煮熟,再加紅糖調味。

功效: 清熱解毒,健脾化濕。

用法: 每日1劑,連用7日。

【6、枸杞葉粥】

配方: 枸杞葉30克,粳米50克。

制法: 先把枸杞葉摘洗干凈,再與粳米一起加水熬粥。

功效: 清熱瀉肝。

用法: 隨量作早晚餐食用。

【7、柴胡青葉粥】

配方: 大青葉15克,柴胡15克,粳米30克。

制法: 先把大青葉、柴胡加水1500毫升,煎至約1000毫升時,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待粥將成時,入白糖調味。

功效: 清瀉肝火?!∮梅ǎ?早晚分食,每日1劑,可連服數(shù)日。

二、帶狀皰疹不宜吃什么

1、忌食辛辣溫熱食物

酒、煙、生姜、辣椒、羊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溫熱之品,食后易助火生熱。中醫(yī)認為,本病為濕熱火毒蘊結肌膚所生,故該病患者應忌食上述辛辣致熱食品。

2、慎食肥甘油膩之品

肥肉、飴糖、牛奶及甘甜等食物,多具滋膩、肥甘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濕熱毒邪內蘊不達,病情纏綿不愈。

3、慎食酸澀收斂之品

酸澀收斂之品有豌豆、芡實、石榴、芋頭、菠菜等。中醫(yī)認為,本病多屬情志不暢,肝氣郁結,久郁化火,復感毒邪而致,故治療應以行氣活血祛瘀為主。而上述酸澀收斂之品,易使氣血不通,邪毒不去,疼痛加劇

鄭重提醒: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yī)院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久久播黄色网站,欧美成人亚洲高清在线,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免费观看 国产无遮挡18禁无码免费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
  • <code id="gcim2"><abbr id="gcim2"></abbr></code>
  • <ul id="gcim2"><dd id="gcim2"></dd></ul>
  • <dfn id="gcim2"></dfn>
    
    <ul id="gcim2"></ul>